蝴蝶效應的由來
蝴蝶效應來源於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茨60年代初的發現。
在《混沌學傳奇》與《分形論——奇異性探索》等書中皆有這樣的描述:「1961年冬季的一天,洛倫茨(E.Lorenz)在皇家麥克比型電腦上進行關於天氣預報的計算.為了考察一個很長的序列,他走了一條捷徑,沒有令電腦從頭運行,而是從中途開始.他把上次的輸出直接打入作為計算的初值,但由於一時不查,他無意間省略了小數點後六位的零頭,然後他穿過大廳下樓,去喝咖啡.一小時後,他回來時發生了出乎意料的事,他發現天氣變化同上一次的模式迅速偏離,在短時間內,相似性完全消失了.進一步的計算表明,輸入的細微差異可能很快成為輸出的巨大差別.這種現象被稱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.在氣象預報中,稱為『蝴蝶效應』.……」「洛倫茨最初使用的是海鷗效應.」「洛倫茨1979年12月29日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演講:『可預言性: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會在得克薩斯引起龍捲風嗎?』
早些年還不知道有這蝴蝶效應的內容,某次我跟朋友談論到某種想法,相愛的男女朋友,安穩穩終老過一生,甜甜蜜蜜,他們之間被人們所讚美,這個基礎在哪?我朋友有點被我詫異到,他說你這是什麼意思,我說你以為相愛的男女是相愛嗎?
因該是說只是在目前這情況下是相愛的,任何變故都會影響他們最後的人生,我早些年曾經說得想法,原來跟蝴蝶效應不相差遠,但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,去證明一件事我想也是太過消極,我們因為沒辦法提早知道,所作的下一步每一步會是什麼結果,可能有時膽怯,有時堅定,或者任何可能的變數,但我們終究只能作一次,究得因為我所作的這一步延續一生,繼續談論下去,或許誇大了,但卻是不爭的事實。
電影或電視劇上,舉凡很多關於回到未來過去的等等片子,大體來說回到過去未來的人,沒有一個人能眼睜睜的不去阻止任何事情,若真的某天有時光機的東西,你回去想做什麼?是希望去改變什麼,當你回過神,可能在一張董事長的桌子上趴睡,或者再大西洋上乘船風浪,所以說多數人回去,是為了讓自己以後的人生更好?有誰回去會想讓自己在22世紀路上當乞丐...
我們的人生也許關鍵在於自己,但如果沒有周圍的環境,勢必又是一種結果,我不太想瞎說這人生苦短,也許人們也不用太埋怨種種,因為沒有你曾經作過的事,也將不會有現在的你。
蝴蝶效應有關的西方諺語
For want of a nail, the shoe was lost -- 斷了一枚釘子,掉了一只蹄鐵
For want of a shoe, the horse was lost -- 掉了一只蹄鐵,折了一匹戰馬
For want of a horse, the rider was lost -- 折了一匹戰馬,摔死了一位騎士
For want of a rider, the battle was lost -- 摔死了一位騎士,吃了一場敗仗
For want of a battle, the kingdom was lost! -- 吃了一場敗仗,亡了一個國家